To build wisdom city

To explore the data value

应对贸易摩擦

Dealing with trade frictions

2月全球经贸摩擦指数处于高位;世贸组织驳回欧盟对华指控;美释放“谈判烟雾弹”混淆视听,中美没有就关税进行磋商或谈判
来源: | 作者:商务协会 | 发布时间: 3天前 | 2 次浏览 | 分享到:
1.2025年2月全球经贸摩擦指数处于高位

从综合指数看,2月全球经贸摩擦指数为106,处于高位。全球经贸摩擦措施涉及金额同比下降19.9%,环比下降2%。
从国别指数看,在监测范围内的20个国家(地区)中,美国、欧盟和南非的全球经贸摩擦指数位居前三。
从行业指数看,在监测范围内的13个主要行业中,电子、轻工、运输设备、有色金属和机械设备行业是引发经贸摩擦的主要领域。
从分项指数看,在监测范围内的20个国家(地区)共发布47项进出口关税措施,发起12起贸易救济调查,向WTO提交技术性贸易壁垒(TBT)通报和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(SPS)通报130项,发布进出口限制措施28项,发布其他限制性措施198项。其中,进出口关税措施指数居首。
在涉华经贸摩擦方面,19个国家(地区)涉华经贸摩擦指数为152,处于高位,较上月上升17个点。当月涉华经贸摩擦措施涉及金额同比下降22.8%,环比上升13.9%。电子、轻工、机械设备、运输设备、纺织和化工行业涉华经贸摩擦指数处于高位。(来源:贸促FTA全球通)
2、外媒:世贸组织驳回欧盟对华指控
据路透社4月24日报道,世界贸易组织的一个专家小组24日驳回了欧盟关于中国违反世贸组织知识产权规则的指控。
世贸组织专家小组的结论是,欧盟没有证明中国的政策与世贸组织规则不一致。不过该小组也表示,中国未能履行世贸组织的所有透明度义务。
欧盟于2022年对中国提起诉讼,指控中方阻止欧洲公司保护其电信技术专利,包括3G、4G和5G移动技术。它声称这违反了世贸组织关于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方面的规则。
日内瓦的一位消息人士向路透社证实,中国确实未履行透明度义务。专家小组表示,中国也本应对欧盟一些询问信息的要求作出回应。
调查结果已于2月通报给相关方面,但直到现在才公之于众。欧盟已公开表示将对这一结果提出上诉。(来源:参考消息)

3.美国释放“谈判烟雾弹”混淆视听,中方:中美没有就关税进行磋商或谈判,更谈不上达成协议
“中国再驳美国说法,未就关税问题进行磋商或谈判。”新加坡《联合早报》26日报道称,针对美国方面多次表示已经和中方就关税问题进行对话,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当天以发言人答记者问的形式作出回应称,有关言论纯属混淆视听,“据我了解,中美双方并没有就关税问题进行磋商或谈判,更谈不上达成协议。”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保建云26日接受《环球时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美国频繁释放中美关税谈判的虚假消息,证明在第一回合的关税博弈中,美国实际上已不占上风。这说明中国坚定维护自身经济利益,并与美国进行博弈的战略和政策是正确的。《纽约时报》称,自宣布暂缓对中国以外的国家征收所谓的“对等关税”90天后,特朗普的团队一直专注于“如何在不显得投降的情况下”缓和与中国的贸易战。26日,《纽约时报》联合民调机构的最新调查显示,在特朗普重返白宫后的前100天内,过半美国人表示不支持其施政方针,并将其第二任期形容为“混乱的”和“令人恐惧的”。共和党议员担心,该党可能在明年美国国会的中期选举中一败涂地。


美国《时代》周刊25日刊发22日对特朗普的专访。他在采访中称,已与中国领导人通电话,但未说明通话日期和内容,并称其团队正在与中国就贸易协议进行积极谈判。《纽约时报》称,25日一早面对记者时,特朗普坚持这一说法,但当被问及他本月宣布加征关税后是否与中国领导人通过电话时,他拒绝回答。多家媒体分析认为,特朗普所指可能是他今年1月就任后中美领导人曾经通电话。《纽约时报》分析说,特朗普的言论似乎旨在营造与中国的谈判取得进展的印象,以安抚紧张的金融市场。自他1月20日就职以来,美股三大指数之一的标准普尔 500 指数已经下跌了10%。
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发言人26日表示,有关中美已对话的言论纯属混淆视听。这场关税战是美方挑起的,“解铃还须系铃人”。如果美方真的想通过对话谈判解决问题,就应该纠正错误,停止威胁讹诈,彻底取消所有对华单边关税措施,在平等、尊重、互惠的基础上同中方对话。发言人称,相互尊重、和平共处、合作共赢是新时期中美两国的正确相处之道。一边说要同中方达成协议,一边不断搞极限施压,这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确方式,也是行不通的。
特朗普还在《时代》周刊的采访中称,在宣布暂缓“对等关税”90天后,他已达成了“200项交易”,预计很快会与寻求降低关税的伙伴国达成贸易协议,“可能在接下来的三四周就会实现”。路透社称,虽然美国政府官员经常吹嘘和其他国家的谈判迅速取得进展,但其他国家的同行却更加谨慎。(来源:环球时报)

4.印度下令:对中国工厂“豁免”

据《印度时报》网站423日报道,印度22日通过公报命令通知制造商,政府允许从中国进口制冷量最高达2冷吨的空调压缩机,而无需中国工厂获得印度标准局的强制性认证,豁免期限为一年。

此举正值印度国内的这个关键空调零部件严重短缺之际。

马上进入夏季,空调需求将进入高峰而本地压缩机产能不足,印度空调行业一直要求推迟执行印度标准局对空调的质量控制令,该命令规定制造商只能从印度标准局认证的工厂进口零部件。

中国一直是包括压缩机在内的所有空调零部件的主要来源地。

PG电塑公司负责运营的常务董事维卡什·古普塔表示:“这一命令将使整个行业松一口气,因为本地产量远远低于需求。”

印度空调制造商安贝尔实业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贾斯比尔·辛格表示,这一推迟行动将解决压缩机短缺问题。他说:“届时将有很多新的产能出现,这应该会解决未来的短缺问题。”

印度空调业预计,2025年空调销量约为1500万至1600万台,2026年将达到2000万台。印度空调压缩机的年生产能力为550万至600万台。

(来源:环球网)